ICS 65.020.20 B 38 辽 DB21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107—2019 威灵仙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cultivition of Clematis mandshurica Rupr. 2019 - 01 - 30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3 - 01 实施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清原山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梅春、梁君、田霄、王英霞、张明磊、李祝贺、马莹、汪桂清、张宝艳、李艳、 柴志茹、王阜郡、徐丽贤、李晶晶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威灵仙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威灵仙(Clematis mandshurica Rupr.)栽培的术语和定义、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 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的威灵仙栽培的生产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9137 大气污染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威灵仙 威灵仙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种名为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dshurica Rupr.),根茎入药,中药名为威灵仙。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 A。 4 选地与整地 4.1 环境要求 具体要求按 GB3095、GB9137、GB15618-2018 执行。 4.2 选地 平地、坡地均可种植,以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宜。切 忌选择粘重土壤和积水地块,避免重茬。 4.3 整地 选好地块后,清理杂草或枯萎作物,深翻土壤,平整松土。辽宁东部地区一般在 4 月 中旬进行;辽宁西部地区一般在 4 月上旬进行。 2 4.4 做床 按照床底宽1.3m,床面宽1.2m,床高15cm~20cm的规格做床,床间留作业道,一般0.4m宽。平整床面, 去除草根、石块。 4.5 施基肥 2 选择饼肥、生物菌肥及腐熟农家肥。施肥量为腐熟的饼肥 0.07kg+生物肥 0.07kg+腐熟农家肥 3.0kg/m 。 5 播种 5.1 种子选择 选择经检疫合格的优良种子。 5.2 种子催芽 采用低温层积催芽法,即将种子放入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35℃~40℃温水浸泡20h以上,取出,沥干 -4 水分,再放入5×10 mg/L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h~6h后取出,加入干净的河沙(种子与河沙的比例为1∶3), 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水,使种沙含水量在60% 左右,拌匀,置于0℃~7℃低温条件下保存,并经常翻动, 使种沙内水分上下均匀一致,种沙在低温条件下保存25~30天,便可以解除休眠。播种前4天~5天,取出 种沙,筛出种子再按1:3的比例与湿沙混合,置于22℃~25℃的高温条件下,待种子萌发后播种。 5.3 播种期 可春播或秋播。秋播于 10 月上、中旬,春播于 4 月上、中旬。 5.4 播种方法 5.4.1 条播 床面顺床开沟,深 2cm~3cm,宽 5cm~6cm 左右,行距 12cm~15cm,从催芽后的种沙混合物中筛出种 2 子均匀地播入沟内,用种量 40g~50g/m 播后覆土 1cm~2cm 厚,并浇透水,床面覆盖保湿。 5.4.2 撒播 将种子与湿润的细河沙按 1:3 混拌,并拌入毒死蜱(氯吡硫磷)颗粒撒播于苗床,播种量为(干种子) 2 50g~60g/m ,然后将作业道土盖于床面上,覆土 1cm~2cm,耙平镇压,床面盖草。保持土壤湿润。 6 田间管理 6.1遮阳 3 一年生苗在苗高10cm以下要采取遮阳网遮阳,透光率保持在50%左右。 6.2 水分调控 幼苗出土前,及时在早晨或傍晚喷灌,保持床面湿润;幼苗出土后,喷灌用水量以土壤不旱为原则, 以免造成苗间湿度过大。雨季要及时排水,床面不能有积水。水质按GB 5084执行。 6.3 中耕除草 每年除草3次~4次,第1次在春季新叶萌发时进行,以后视生长期间杂草生长情况而定。要坚持“除早、 除小、除了”的原则,以多培土为宜。 6.4 追肥 每次结合除草、培土进行追肥,每年追 2 次肥料。5 月中旬一次,7 月中旬一次,每次施复合肥 20kg+ 磷酸钙 10kg+氯化钾 5kg/667m2,条播应开沟条施,施肥时避免肥料与根部接触,应在株与株中间开沟深 5cm~8cm,将肥料均匀撒于沟内、盖土;撒播应在间苗后尽量在行间或株间开穴施用。 6.5 搭架 当苗高 30cm~50cm 时,在行间搭架,供植株攀缘生长,避免茎、叶堆聚在一起。 6.6 整形修剪 每年 10月~11 月进行枯枝修剪,促进园内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发生。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以真菌性病害为主,发病初期可对叶面喷施丙森锌兑水500倍液,或波尔多液、代森锰锌500 倍~1000倍液进行防治。农药使用按GB/T8321执行。 7.2 虫害防治 7.2.1 地下害虫防治 种植药材用地可在上年秋天深翻,焚烧枯枝落叶,消灭地下害虫的越冬虫卵。 7.2.2 食叶害虫防治 4 食叶虫害主要是在苗期,红头元青吃食叶片。用菊酯类兑水1000倍喷雾。农药使用按GB/T8321执行。 8 采收 8.1 种子采收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二年生以上植株,于9月中下旬,种皮呈深黄色时进行采收,采收后,将种 子放在日光下晒干,清除杂质,将种子装入布袋中,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 8.2 商品根采收 做药材的根部进行商品采收,采收时间在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根条,净土。 8.3 贮藏 将采收的根条在阳光下进行晾晒,晒干扎捆,装入纸箱内,贮藏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止霉变、生 虫。 5 A A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威灵仙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A.1 生物学特性 A.1.1 分类 威灵仙(Clematis mandshurica Rupr..)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 L.),学名东北铁线 莲。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东等地。 A.1.2 药用功效 威灵仙根入药,威灵仙味辛、咸、微苦,性温;有小毒;归膀胱、肝经;质坚行散,具有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扁桃体炎、腮腺炎、关节炎、 黄疸型肝炎等症。 A.1.3 形态 威灵仙为多年生攀缘性草本。须根多数丛生,细长,外皮深褐色,质脆。茎圆柱形,有细纵棱,长 1 m~ 1. 5m,茎上有节,节部密生白毛。叶对生,1~2 回羽状复叶;小叶 5 枚~7 枚,叶片卵状披针形,革质。圆 锥形花序;苞片 2,线状披针形,有硬毛;萼片 4~5,白色,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 狭,外面生细毛,边缘密生白绒毛;雄蕊多数。瘦果近卵形,先端有宿存花柱,长 3cm,弯曲成羽毛状。花 期 6 月~8 月,果期 7 月~9 月。 A.2 生态学特性 威灵仙野生于富含腐殖质的山坡、林缘或灌木丛中,尤以采伐迹地、稀疏林下及沟谷旁生长较多。对 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凉爽、湿润的气候和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为佳。过于低洼、易涝或干旱的地块 生长不良。威灵仙属攀缘植物,靠叶柄弯曲攀附于其它植物向水平方向生长。其根茎部潜伏芽较多,当主 芽被破坏之后,潜伏芽便迅速萌发出土。主茎生长点受破坏停止生长后,可再从叶腋生出侧枝继续生长。 威灵仙的种子寿命短,隔年种子发芽率只有 16%左右,故种子繁殖必须用当年种子。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发 芽温度为 15℃~25℃,发芽适温为 20℃左右。低于 10℃和超过 30℃,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6 威灵仙种子 威灵仙根 威灵仙苗期 威灵仙开花 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威灵仙病虫害特征 B.1 病害特征 B.1.1黑斑病 (1)症状 黑腐病发病初期根茎部有环状褐化,开始是一部分,可看到一些植株白天萎蔫,晚上恢复;后病斑逐 渐扩展至全茎,发病部位黑褐色,褐色部分再变黑腐烂,并向茎内组织扩展,造成茎整体腐烂,使植株水 分养分输导受阻,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威灵仙植株不论大小都可感病,特别是在雨季,以7~9月份雨后放 晴发生比较严重,病害发展蔓延非常迅速。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細菌性黑斑病传播途径是种子 o 种子的胚是如何工作的? o 种子及其萌芽,幼苗的形成是怎样的? o 非法卖种子如何处罚? o 种子的胚有什么特点? o 种子直播法建立草坪如何实施? o 禾草的种子是怎样形成的? o 求一些低配置一点的游戏!我有一台几年前的... o 谁有泰迪熊那部电影的种子? o 广西哪里的白芨种子好? o 早熟禾如何以种子直播法建立草坪? o 君子兰种子是怎么收的? o 我的BT下载速度突然变得超级慢从今天开始... o 哪位知道开天辟地4的下载地址或者种子哪位... o 谷歌浏览器下载的问题1.迅雷下载IE,傲... o 谁知道哪里有《风墙》种子?跪求!! 、土壤以及病残体带菌。 細菌性黑斑病发病条件是冷湿天气或者雨后易发病。 B.2.2叶斑病 (1)症状 叶斑病为威灵仙在栽培中发生的主要病害。发病 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斑点,后颜色逐 渐加深,黄色或褐色,病斑中央颜色较浅。每年6月份开始发病,一般在生长,中、后期的7~8月份高温多 雨季节发病严重。湿度大时产生黑色小斑点,为叶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器。通常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 8 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严重时除了顶部新生叶片外全部感病枯死。发病严重的地块,植株全部发病,叶片 完全干枯,仅剩残枝败叶,似火烧过一样。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叶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代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 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 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物病 害。可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病原物以真菌为主。 B.2 虫害特征 B.2.1红棕灰夜蛾幼虫 (1)形态特征 红棕灰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成虫体长15 m
DB21-T 3107-2019 威灵仙栽培技术规程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02: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