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10 P 66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712—2018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2018 - 11 - 12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2 - 12 实施 发 布 DB41/T 1712—2018 目 前 次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设计 ........................................................................... 2 5 设置位置 ........................................................................... 3 6 几何设计 ........................................................................... 3 7 救援车道 ........................................................................... 4 8 排水设施 ........................................................................... 4 9 消能设施 ........................................................................... 5 10 配套交通安全设施 .................................................................. 6 I DB41/T 171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留红、孙传夏、张高强、谢梁萍、刘晓萌、张奇、梁桦林、张建军、史良、 薛鹏涛、赵宏宇、郭孟卓、刘昊、李育真、袁卫军、化高伟、王喆、胡颖雷、高翔、薛保贵、朱春燕、 史文华、汪耀耀、何宏伟、都晶晶、林红山、娄新凤、马柯、安静、牛磊、陈冠希。 II DB41/T 1712—2018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总体设计、设置位置、设计参数、救援车道、排水设施、配 套交通安全设施。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新建、改建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T 28650 公路防撞桶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紧急避险车道 在公路主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专供制动失效货车驶离主线、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设施。简称避险 车道。 3.2 引道 从公路主线外侧行车道引出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主线进入避险车道制动床的专用车道。 3.3 制动床 沿引道方向铺设的、按一定宽度、一定厚度和一定坡度铺设的集料,可使制动失效货车减速停车。 3.4 入口速度 1 DB41/T 1712—2018 制动失效货车驶入制动床的瞬时速度。 3.5 消能设施 设置于制动床端部、使驶入制动床的制动失效货车进一步消能减速的设施。 3.6 救援车道 紧邻制动床设置、供救援车辆和制动床维护车辆使用的专用车道。 4 总体设计 4.1 避险车道宜按照“保障安全、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并应强化与超载超限车辆治理、 提供警示信息、加强货车制动检查、强化速度管控等措施的配合使用。 4.2 避险车道宜采用上坡制动床型,见图 1。当采用其他类型的避险车道时应进行充分论证,在满足 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图1 上坡制动床型避险车道示意图 4.3 避险车道一般由引道、制动床、排水设施、消能设施及配套交通安全设施组成,见图 2,可设置 救援车道、照明设施和监控设施。 图2 典型避险车道平纵断面示意图 2 DB41/T 1712—2018 4.4 在货车比例较大且制动失效事故高发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可考虑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多条避险车 道。 5 设置位置 5.1 避险车道设置位置应综合考虑货车制动失效事故位置、主线线形、路侧地形条件、桥隧结构物位 置以及视认性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设置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中后段、小半径曲线上游位置,宜避 开桥梁,并应避开隧道。 5.2 避险车道设置在曲线段时,宜在车辆驶入小半径曲线前沿缓和曲线切线方向设置;设置在直线段 时,与主线交角以小于 5°为宜,地形条件受限时最大不应超过 10°。 6 几何设计 6.1 平纵线形 避险车道平、纵线形应为直线。避险车道入口之前的识别视距应满足 JTG D81 和 JTG/T D81 相关规 定。 6.2 引道 6.2.1 引道长度不宜少于 70 m。可通过提前拓宽主线方式,延长引道的设置长度。 6.2.2 引道宽度可设计为由窄到宽的渐变段,正常段起点宽度应为 3.8 m~5.5 m,末端宽度与制动床 宽度相同,二者应平顺连接。 6.2.3 引道宜采用与主线相同的路面结构,引道与主线相邻车道的路面应平顺衔接。 6.3 制动床 6.3.1 制动床宽度宜为 4 m~6 m,应为等宽或逐渐加宽,宽度变化须均匀过渡,不应出现突变,应避 免逐渐变窄设计。 6.3.2 制动床纵坡宜采用单一纵坡,单一纵坡坡度最大值不应超过 15%。当条件受限,需采用组合坡 度时,应进行充分论证。 6.3.3 制动床宜选用豆砾石作为制动床面层铺设集料。豆砾石级配要求见表 1。砂子不应作为制动床 面层铺设集料。 表 1 豆砾石级配要求 筛孔尺寸(mm) 通过率(%) 2.36 mm 5 max 4.75 mm 10 max 12.5 mm 25~60 25 mm 95~100 37.5 mm 100 min 6.3.4 制动床面层集料铺设深度应为 1.1 m,最小厚度不应低于 1.0 m,应采用由浅入深逐渐过渡到完 整深度的铺设方法,应在 30 m~60 m 距离内从制动床入口处的 7.5 cm 深度逐渐过渡到完整深度。同一 横断面上集料铺设深度应相同,集料表面不应出现跳跃或落差,应避免采用阶梯状铺设方式。 3 DB41/T 1712—2018 图3 制动床集料铺设深度渐变示意图 6.3.5 对于新建公路,避险车道制动床入口速度应符合 JTG/T D81 相关规定。对于既有公路,应实测 避险车道拟设置位置的制动失效货车运行速度,制动床的入口速度应不小于运行速度提高 20 km/h 后的 值。 6.3.6 制动床设置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1) L L 10 式中: L ——制动床设置长度, m ; L ——制动床计算长度, m ,应按下式计算。 L V2 254 R G (2) 式中: L ——制动床的计算长度, m ; V ——制动床入口速度, km h ; R ——制动床面层阻力系数,豆砾石集料面层阻力系数 R 应取 0.25;当制动床面层采用 其它材料形式时,阻力系数 R 应通过实车试验确定; G ——坡度(百分数)除以 100。 6.3.7 制动床水泥稳定碎石或混凝土基层厚度宜为 32 cm,级配碎石垫层厚度宜为 15 cm,并应符合 JTG F10、JTG/T F20 和 JTG F30 相关规定。 7 救援车道 7.1 对于一级公路避险车道,条件许可时可考虑设置救援车道。救援车道应紧邻制动床设置,与制动 床之间宜采用混凝土护栏隔离。 7.2 救援车道长度宜与制动床相同,宽度应符合 JTG/T D81 相关规定。 7.3 救援车道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和路面设计应符合 JTG D30、JTG D40 对三、四级公路的相 应规定。 7.4 救援车道入口应封闭管理。 8 排水设施 8.1 避险车道应设置排水设施,与公路排水系统和设施合理衔接,并应符合 JTG/T D33 的相关规定。 8.2 宜采用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相结合组成的排水系统。横向排水沟间距以及断面尺寸应根据设 计泄水能力计算确定,横向排水沟外应包裹土工织物滤层。纵向排水沟可采用三角形、浅碟形、梯形或 矩形等形式,断面尺寸应根据设计泄水能力计算确定。 4 DB41/T 1712—2018 9 消能设施 9.1 制动床端部应设置消能桶、集料堆、废旧轮胎等消能设施。 9.2 制动床尾部设置集料堆时,集料堆应高于制动床集料表面 0.6 m~1.5 m,坡度为 1:5,见图 4。 集料堆材料应和制动床集料相同。 图4 集料堆设置示意图 9.3 制动床尾部设置消能桶时,应设置于制动床集料表面上。消能桶的形状尺寸和产品要求应满足 GB/T 28650 的规定,桶内材料应与制动床集料相同。消能桶排列方式可按图 5 所示排列。 20 个消能桶 19 个消能桶 图5 消能桶排列方式示意图 9.4 制动床尾部设置废旧轮胎时,应设置于制动床集料表面上。轮胎布设方式宜按图 6 所示排列,沿
DB41-T 1712-2018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01: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