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 05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944.1—2018 朝医常见病证诊断规范 第 1 部分:内科 The 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ine Part 1:Internal medicine 2018 - 12 - 13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8 - 12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2944.1—2018 前 言 DB22/T 2944 《朝医常见病证诊断规范》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 1 部分:内科; ——第 2 部分:妇科; ——第 3 部分:儿科。 本部分为其中第 1 部分:内科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延边朝医医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全基浩、崔东麟、金海龙、魏文杰、洪性勋、朴宇、李成男。 I DB22/T 2944.1—2018 朝医常见病证诊断规范 第 1 部分:内科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朝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朝医内科常见病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2/T 2747.1-2017 朝医常用名词术语 第1部分:基础理论 DB22/T 2942 朝医辨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DB22/T 2747.1-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DB22/T 2747.1-2017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朝医学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ine 朝医学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并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 经验,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辨象辨证论治” “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 [DB22/T 2747.1-2017 总论3.1] 3.2 四象人 four xiang person 根据人体阴阳的多少,将人分为四种类型,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 [DB22/T 2747.1-2017 四象人论5.3] 3.3 太阳人 person of taiyang 四象人之一,过偏于阳之人。脏局肺大肝小。 [DB22/T 2747.1-2017 四象人论5.3.1] 3.4 少阳人 person of shaoyang 四象人之一,少偏于阳之人。脏局脾大肾小。 1 DB22/T 2944.1—2018 [DB22/T 2747.1-2017 四象人论5.3.2] 3.5 太阴人 person of taiyin 四象人之一,过偏于阴之人。脏局肝大肺小。 [DB22/T 2747.1-2017 四象人论5.3.3] 3.6 少阴人 person of shaoyin 四象人之一,少偏于阴之人。脏局肾大脾小。 [DB22/T 2747.1-2017 四象人论5.3.4] 4 四象人辨象方法 应按 DB22/T 2942 规定执行。 5 病名 5.1 感冒 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证。 5.2 咳嗽 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的一种病证。 5.3 哮喘 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5.4 呕吐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迫使胃内容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 5.5 便血 血由肛门排出,或大便带血,或单纯下血的一种病证。 5.6 痢疾 以发热、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5.7 泄泻 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的一种病证。 2 DB22/T 2944.1—2018 5.8 黄疸 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5.9 便秘 大便秘结难通的一种病证。 5.10 中暑 起病急骤,以壮热、自汗、口渴、面赤、气粗、脉洪大为主症的发生于夏季的急性热病。 5.11 不寐 又称失眠,指难于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睡眠不熟,或彻夜不眠的一种病证。 5.12 自汗、盗汗 不属外来因素而自然汗出的一种病证。 5.13 郁证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5.14 头痛 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种病证。 5.15 眩晕 头晕眼花,或头旋眼黑,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中,旋转不定,起则欲倒的一种病证。 5.16 中风 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5.17 浮肿 因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及全身肿胀的一种病证。 5.18 消渴 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消瘦无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5.19 精泄 又称遗精,指成年男子不因性交而在睡眠时或清醒时精液自行排出的一种病证。 5.20 腰痛 3 DB22/T 2944.1—2018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的一种病证。 6 诊断依据 6.1 感冒 6.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四时皆有,以 冬春季节为多见。 6.1.2 发病前多有与感冒病人接触史,常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史。 6.1.3 常有低热,或体温可达 39℃~40℃,可有咽喉黏膜水肿, 6.1.4 6.2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咳嗽 6.2.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 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6.2.2 常有感冒史。 6.2.3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6.2.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肺部影像学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6.3 哮喘 6.3.1 以喉中哮鸣有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指甲发绀 为特征。每遇外感、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6.3.2 多有慢性咳嗽、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6.3.3 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可闻 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6.3.4 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 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6.4 呕吐 6.4.1 呕吐食物残渣,或清水痰涎,或黄绿色液体,甚则兼夹少许血丝,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反复 发作,伴有恶心、纳谷减少、胸脘痞胀,或胁肋疼痛。 6.4.2 多有骤感寒凉、暴伤饮食、劳倦过度及情志刺激史,或有服用化学制品药物、误食毒物史。 6.4.3 上腹部压痛或有振水声,肠鸣音增强或减弱。 6.4.4 呕吐控制后,胃肠 X 线摄片及内窥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 气分析,B 超探查肝、胆、胰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6.5 便血 6.5.1 血液随大便而下,或血与粪便夹杂,或下纯血。出血部位偏下消化道者,多见便下鲜血。出血 部位偏上消化道者,血色污浊而暗,色黑呈柏油状。可伴有畏寒、头晕、心慌、气短及腹痛等症。 6.5.2 常有过量饮酒史、服药史,可有传染病及疫水接触史。 6.5.3 出血过多可出现昏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可有腹部按痛。 4 DB22/T 2944.1—2018 6.5.4 内窥镜、X 线钡剂造影、肛门指检及乙肠直肠镜检查,可助明确出血的部位及性质。血、尿、 粪病源体检查及培养,有助于鉴别诊断。 6.6 痢疾 6.6.1 腹痛,里急后重,便次增多,大便常有脓血粘冻。急性痢疾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 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见于夏秋季节。 6.6.2 多有饮食不洁史。 6.6.3 体温可达 39℃~40℃,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6.6.4 急性菌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肠阿米巴病的新鲜大便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必要时作 X 线钡剂造影 及直肠、结肠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6.7 泄泻 6.7.1 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 寒、发热等症。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6.7.2 常有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史。 6.7.3 腹部可有压痛,肠鸣音亢进。 6.7.4 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必要时作 X 线钡剂灌肠或纤维肠 镜检查。 6.8 黄疸 6.8.1 目黄,肤黄,尿黄,以目黄为主。初起有恶寒发热,纳呆厌油,恶心呕吐,神疲乏力,或大便 颜色变淡。黄疸严重者皮肤瘙痒。 6.8.2 有饮食不节、肝炎接触或应用化学制品药物等病史。 6.8.3 肝脏、脾脏或胆囊肿大,伴有压痛或触痛。 6.8.4 血清胆红素(直接或间接)、尿三胆试验、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谷酰转酞酶、碱 性磷酸酶以及 B 超、胆囊造影、X 线胃肠造影等有助病因诊断。必要时作甲胎球白测定、胰、胆管造影、 CT 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等恶性病变。 6.9 便秘 6.9.1 排便时间延长,2 天以上 1 次,粪便干燥坚硬。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 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6.9.2 常有不良生活饮食史、服用药物史。 6.9.3 一般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见腹硬、压痛。 6.9.4 肠道转运、肛肠动力学、排粪造影、盆底肌电图、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钡灌肠、 腹部平片和上消化道系列检查等可明确病因。 6.10 中暑 6.10.1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如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 可恢复正常,为先兆中暑。面色潮红,胸闷烦躁,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 白,血压下降,为轻度中暑。上述症状持续不解,继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昏肢厥、或肢体痉挛抽 搐等症,为重症中暑。 6.10.2 多有夏季暴晒或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长途行走、田间作业史。 5 DB22/T 2944.1—2018 6.10.3 体温正常或高热,
DB22-T 2944.1-2018 朝医常见病证诊断规范 第 1 部分:内科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53: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