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1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511—2017 洋葱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2017-12-06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03-06 实施 发 布 DB41/T 151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三元、王国强、侯卫华、张伟、张根明、李艳冰、赵万喜。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李丹、黄圆圆、郭立军。 I DB41/T 1511—2017 洋葱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洋葱杂交制种的术语和定义、制种田选择、种球生产、种子生产、病虫草害防治、种 子收获、种子加工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大株采种进行洋葱杂交种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3416.9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 9 部分:葱蒜类 NY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41/T 1313 洋葱田杂草治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株采种 以具备商品特征的植株做种株进行采种。 4 制种田选择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010的规定。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中等以上肥力的壤质土壤。 采种田周边2000 m以内禁止种植异品种洋葱和大葱等蔬菜种株。 5 种球生产 5.1 育苗 5.1.1 苗床建造 1 DB41/T 1511—2017 5.1.1.1 苗床地选择与整理 选择种球生产田附近 2~3 年内未种过洋葱、大葱、大蒜等百合科作物的地块,清理上季残留的 植物秸杆,深翻 20 cm 晾晒,每平方米均匀施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5 kg~8 kg、三元复合肥(含 N、P2O5、 K2O 各 15%,下同)80 g、过磷酸钙 100 g、5%的辛硫磷颗粒剂 5 g。 5.1.1.2 苗床制作 平畦育苗,每 667 ㎡种球生产田应配置 36 ㎡苗床,苗床宽 1.2 m,留埂高 20 cm,床面平整,床 土细碎,相邻苗床间留 50 cm 宽的走道。 5.1.2 播种 5.1.2.1 种子质量 应采用亲本原种,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8%。 5.1.2.2 种子处理 用 50 ℃温水浸种 10 min;或用 40%福尔马林 300 倍液浸种 3 h 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种子 量 0.3%的 35%甲霜灵拌种剂拌种。 5.1.2.3 播期 9 月初左右,根据品种特性、苗龄要求和移栽期,确定具体日期。 5.1.2.4 播种方法 按 1:3 的父母本比例确定苗床面积,分别播种。先将苗床灌水,等明水渗下后,按每平方米苗床 4 g 种子量,将种子与细土 1﹕10 拌匀,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用过筛细土均匀覆盖种子,覆土厚度 1 cm。 5.1.3 苗床管理 5.1.3.1 苗床防护 播种后,在苗床上搭建防雨防晒设施,用长 250 cm,宽 3 cm,厚 1 cm 的竹片,每隔 100 cm 扎一 个高 60 cm 的拱架,把厚度为 0.1 mm 的薄膜覆盖在拱架上,再把密度为 50%的遮阳网覆盖其上,薄膜 下端与床埂之间留 10 cm 的通气层,然后用绳子固定薄膜和遮阳网。播种后 5 d~6 d 开始出苗,当出 苗率达 50%时,浇一次小水后将拱棚撤除。 5.1.3.2 防病治虫 苗床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地下害虫等,采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参见附录 A。 5.1.3.3 追肥 在幼苗长出 2 片真叶时,每 667 ㎡苗床冲施水溶性复合肥 15 kg。 5.1.3.4 浇水 宜小水勤浇,保持苗床湿润。遇到雨水较多的天气,应及时排涝。定苗前 15 d 左右适当控水,促 进根系生长。 5.1.4 成苗指标 2 DB41/T 1511—2017 出圃苗龄 50 d~60 d,株高 20 cm~25 cm,茎粗 6 mm~8 mm,3~4 片真叶,叶色浓绿,植株健 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5.2 种苗移栽 5.2.1 选地 种球生产面积按种子生产面积的35%~40%安排。其他条件符合本标准 4.1、4.2 之规定。 5.2.2 整地做畦 2 3 3 清理上茬作物残留的根系和秸秆,结合整地,每667 m 施入腐熟有机肥4 m ~5 m 、复合肥50 kg和 5%辛硫磷颗粒剂3 kg,深耕25 cm,耙细整平。做畦,畦宽1.2 m,长20 m,埂高20 cm,在定植前7 d 浇水灌畦,待水下渗后,除草剂土壤喷雾,然后覆盖地膜。 5.2.3 移栽 5.2.3.1 移栽时期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 5.2.3.2 起苗 定植前一周左右,将苗床浇透水,当土壤湿度达 70%左右时,溜底起苗,抖掉宿土,剔除病弱伤 残小苗,选择大苗壮苗,须根留 1.5 cm 长剪去,用 50%多菌灵 500~800 倍液蘸根。 5.2.3.3 栽植密度 2 株距 12 cm~15 cm,行距 15 cm~18cm,每 667 m 栽植 3 万株左右,根据地力和品种等适当调整。 5.2.3.4 栽植方法 选择阴天、多云天气或晴天下午,将父母本种苗分别栽植,先将父本栽植结束后,再按其 3 倍面 积栽植母本。移栽前,按株行距在畦面上透膜打定植孔,孔深 3 cm,将处理过的洋葱种苗以 2 cm~3 cm 的深度栽植到孔中,然后用土将洞孔封实。 5.3 田间管理 5.3.1 浇水 冬前浇好两水,第一次在移栽后立即浇,第二次在12月中下旬浇封冻水。春季浇水要根据天气和土 壤状况,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灵活掌握浇水次数。在种球膨大前7 d~10 d控水蹲苗,在种球采收 前10 d停止浇水。洋葱浇水要用小水,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 定。 5.3.2 追肥 2 2 返青后,在叶片旺长期前每667 m 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各5 kg~7.5 kg,鳞茎膨大初期每667 m 追施 尿素15 kg~17 kg和硫酸钾10 kg~12 kg。 5.3.3 去杂去劣 对照父母本特征特性,剔除不符合亲本特征性状的杂株和劣株。 3 DB41/T 1511—2017 5.4 收获 5.4.1 收获时间 种球采收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当植株假茎全部倒伏一周后进行。 5.4.2 收获方法 将葱头连根挖起或拔起,原地堆放,后收获的植株叶盖在先收获的葱头上,带叶晾晒,中间翻动2~ 3次。 5.4.3 种球挑选 待地里晾晒的植株充分干燥后,剪去茎叶,留1.5 cm~2 cm长假茎,淘汰混杂、畸形、伤残、过小 等不合格葱头,挑选直径5 cm~7 cm的鳞茎留做种球。 5.5 种球贮藏 5.5.1 贮藏条件 储藏场所空旷、通风、遮雨、无阳光直射。 5.5.2 装袋保存 将挑选的父母本种球分别装在不同颜色的塑料网袋里,每袋10 kg~15 kg,悬挂在专用的储藏架上 保存。 5.5.3 种球处理 根据悬挂储藏种球的容积,每立方米用60目99.9%的纯硫磺粉30 g~35 g进行喷粉灭菌处理。 5.5.4 定期检查 储藏期间,每周检查一次,及时清除腐烂种球,防止相互感染。 6 种子生产 6.1 种球定植 6.1.1 种球精选 定植前一周,对储藏的种球进行精选,淘汰萌芽的、腐烂的和失水过多的葱头,将合格的种球在阳 光下进行晾晒杀菌2 d~3 d。 6.1.2 整地 2 3 3 深耕25 cm,结合耕地,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4 m ~5 m ,三元复合肥50 kg,过磷酸钙25 kg,尿 素20 kg, 3%辛硫磷颗粒剂5 kg,耕细耙平耙实,做平畦,畦宽1.5 m,畦长30 m为宜。 6.1.3 定植时间 9月下旬,具体时间可根据品种特性调整。 4 DB41/T 1511—2017 6.1.4 定植密度 2 每畦定植4行,行株距30 cm×25 cm,每667 m 定植种球8000个左右。 6.1.5 定植方法 6.1.5.1 开沟定植 当土壤含水量在 70%左右时,直接开 8 cm~10 cm 深沟定植,若土壤含水量<60%时,可在沟内浇 小水后再定植。定植时将种球根向下栽直,覆土,厚度以盖住生长点 2 cm~3 cm 为宜,然后进行除草 剂土壤喷雾处理。 6.1.5.2 分批定植 按 1:3 的父母本行比,先定植父本种球,父本定植结束后,将田间遗失的种球清理干净,再定植 母本种球,防止父母本混植或数量失调。 6.2 冬前管理 6.2.1 管理目标 冬前达到植株健壮敦实,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单株分蘖4个~6个。 6.2.2 浇水 冬前浇水2~3次。定植结束7 d~10 d新叶出土后浇定植水;11月份若气温偏高,土壤含水量<50% 时进行灌水增墒;12月中下旬浇一次封冻水。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6.2.3 中耕、覆膜 浇定植水后中耕,及时覆盖地膜。当双亲花期不遇时间超过一周时,选择不同颜色薄膜分别覆盖父 母本,调整花期。 6.3 春季管理 6.3.1 水肥管理 2 返青期:返青后小水浇灌,结合浇水每667 m 追施尿素10 kg。 2 开花期:结合浇水追花茎肥,每667 m 追施尿素10 kg、硫酸钾20 kg。 2 后期:结合浇水追花球肥,每667 m 追施磷酸二铵20 kg;叶面追施二次0.3%的KH2P04,间隔15 d。 6.3.2 培土整枝 抽薹前进行根部培土,高10 cm左右;及时整枝,剔除生长瘦弱花薹,每株保留4~6个。 6.3.3 插杆围绳 2 每 667 m 种子田准备 200 根长 150 cm、粗 3 cm~4 cm 的插杆,在畦埂上每隔 300 cm 插一根,入 土深度 25 cm,插实栽牢,插杆上端高于花球 20 cm。当薹茎抽到距地面 50 cm 高时,将插杆之间用绳 连起来,形成第一道围绳;在花蕾破苞前和花期分别围第二、三道绳,同时每隔一米加一根横绳,形成 1 m×1.5 m 的方格绳网。 6.4 花期管理 5 DB41/T 1511—2017 6.4.1 隔离区处理 开花前,对制种田周围2000 m区域范围内进行严格检查,清除其他洋葱、大葱等易杂交的种株。 6.4.2 辅助授粉 6.4.2.1 放蜂 2 若野外自然虫
DB41-T 1511-2017 洋葱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44: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