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67.120.30 ICS B 52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689—2018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Andrias davidianus 2018 - 09 - 29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2 - 29 实施 发 布 DB41/T 168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济源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济源市宏基鲟鲵养 殖有限公司、洛阳茂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峡县亚珏金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华鲵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志刚、李泳、贾武、史朝斌、贾小平、高建敏、冯书伟、王松军、赵道全、 崔桂堂。 I DB41/T 1689—2018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鲵人工繁殖的环境条件、亲鲵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 本标准适用于大鲵的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 3 环境条件 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 4 亲鲵培育 4.1 培育池准备 2 2 4.1.1 亲鲵培育池建在室内或室外;单池面积 2 m ~5 m ;池底硬化或铺垫沙砾、设置洞穴。 4.1.2 新建水泥池,提前浸泡池子 50 d~60 d,期间换水 3 次,去除池壁中的碱性。 4.1.3 对于旧池,清理打扫池底,维修洞穴,铺整洞底石沙,要求池壁、池底无渗漏,注、排水 系统畅通。同时,用 2 mg/L~3 mg/L 二氧化氯(8%含量)溶液或 10 mg/L~20 mg/L 高锰酸钾溶液 泼洒消毒。6 h 后,清水冲洗,排出废水。 4.1.4 培育池水源要求充足,保持常流水。 4.2 亲鲵放养 4.2.1 亲鲵消毒 亲鲵放养前用下列方法之一消毒: a) 水温 12 ℃±2 ℃时,3 mg/L~10 mg/L 高锰酸钾溶液,浸浴大鲵 5 min ~10 min。 b) 水温 12 ℃±2 ℃时,1%氯化钠溶液,浸浴大鲵 15 min~30 min。 c) 水温 12 ℃±2 ℃时,0.5 mg/L~1 mg/L 二氧化氯(8%含量)溶液,浸浴大鲵 10 min~15 min。 4.2.2 雌、雄配比 雌:雄配比宜为 1:1。若繁殖群体小 50 尾时,雌:雄配比宜为 1:1~2。 4.3 饲养管理 4.3.1 调节投饵量 4.3.1.1 水温 10 ℃~16 ℃时,按大鲵体重的 2%~4%投饵,3 d 投喂一次。 4.3.1.2 水温 17 ℃~22 ℃时,按大鲵体重的 6%~8%投饵,2 d 投喂一次。 1 DB41/T 1689—2018 4.3.2 阶段培育 4.3.2.1 春、夏季培育(4 月~7 月) 4.3.2.1.1 4 月~5 月,养殖水温上升至 12 ℃以上时,按 4.3.1.1 要求投饵。 4.3.2.1.2 6 月~7 月,养殖水温达到全年最高峰(25 ℃左右),按 4.3.1.2 要求投饵。 4.3.2.1.3 产前 1 个月,控制养殖水温在 18 ℃~21 ℃;调控环境光照强度 300 Lux 以下;模拟自然 生境中的流水声;同时投喂鲜活的泥鳅、鲫鱼等饵料。 4.3.2.2 秋季培育(8 月~11 月) 4.3.2.2.1 8 月~9 月,处于大鲵产卵和产后恢复期,大鲵体质虚弱。产后亲鲵要专池放养;加大水量, 增强水的流动性;维持水温 17 ℃±2 ℃;雄鲵取精当天、雌鲵产卵结束后 2 d 即可投喂,投喂量为亲 鲵体重的 5%左右,饵料鲜活、适口。 4.3.2.2.2 10 月~11 月,亲鲵体质恢复正常,亲鲵进入摄食旺盛阶段。此时可将大鲵的投喂量由占亲 鲵体重的 5%提高到 8%左右。 4.3.2.3 冬季培育(12 月~翌年 3 月) 4.3.2.3.1 进入 12 月~翌年 1 月,水温降至 9 ℃以下时,亲鲵进入冬眠状态,停止投饵。 4.3.2.3.2 翌年 2 月~3 月,水温达到 10 ℃以上,按 4.3.1.1 要求投饵。 4.3.2.3.3 低温冰冻时,要及时破冰补水。 5 人工催产 5.1 催产池 2 2 催产池建在室内或遮阳棚下,砖混结构,内贴瓷砖,池底硬化,并搭建人工洞穴。面积 2 m ~10 m , 池深 0.8m~1.0m,水深 25 cm~35 ㎝。每池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澈,池水微流,池内光线暗弱。 5.2 催产药物与催产器具 5.2.1 催产药物 催产药物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及其类似物(LRH-A))等。 5.2.2 催产器具 催产器具包括:注射器、显微镜、量具、温度计、吸管、计重器、消毒柜等。 5.3 催产季节 人工饲养已经用于生产的适龄亲鲵(即不是第 1 年用于催产的亲鲵)和春、夏、秋各季培育较好的亲 鲵,性腺成熟早,8 月初催产。初产亲鲵或发育较差的亲鲵 8 月底至 9 月初催产。 5.4 亲鲵配组 5.4.1 催产亲鲵要求 催产用亲鲵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副性征明显、性腺发育良好;年龄 7 龄~10 龄,体重 3 kg~8 kg。 同一批催产的雌、雄亲鲵,个体质量相当,配组时避免近亲交配。 5.4.2 雌、雄鉴别 2 DB41/T 1689—2018 雄性大鲵泄殖孔椭圆形,纵轴明显长于横轴,泄殖孔左右各有一椭圆形的橘瓣状肌肉隆起,泄殖孔 内缘两侧有白色米粒状细小突起。雌性大鲵泄殖孔多为圆形,泄殖孔略小,泄殖孔周围无隆起,外缘平 滑,内缘亦无白色米粒状颗粒,孔内缘两侧可见皮层形成的向腔面突出的皱褶。 5.4.3 雌、雄搭配 自然产卵和受精时,雌꞉雄=1꞉2,雄鲵在比例中最少不能低于 1.5;人工授精时,雌꞉雄=1꞉1,雌鲵 在比例中最大不超过 2。无论采取自然受精还是人工授精,当繁殖群体相对较小(少于 50 尾)时,应 提高雄亲鲵比例。 5.5 催产 5.5.1 注射次数 一次注射是指将催产剂量一次注入,使亲鲵发情繁殖。二次注射是将催产剂量分两次注入,首次注 射全量的 1/6~1/10,24 h 后再增注到全剂量。生产中采用一次注射还是二次注射,主要视亲鲵性腺发 育的成熟度、计划催产季节而定。 5.5.2 注射剂量 每千克亲鲵体重注射 HCG2000IU 和 LRH-A20 µg。每尾大鲵注射液体量 0.5 ml~3.5 ml。夏初催产, 水温低,注射剂量可比常量高出四分之一。检查成熟程度好的亲鲵,注射剂量可少些。同一时期催产, 雄鲵注射剂量同雌鲵注射剂量相同。 5.5.3 注射部位 在背腹交汇的皮肤皱褶处。 5.6 人工拉卵、采精和授精 5.6.1 人工拉卵 观察雌鲵在池中有卵带产出后,随机将大鲵轻轻捉起,一人用湿布蒙住大鲵头部,将大鲵腹部朝上 平放在桌台上,轻轻稳住大鲵头部;另一人一手稳住大鲵尾部,一手不停轻拍大鲵腹部;第三人则轻轻 向外拉卵,拉出的卵带顺势放进一个无水干净的瓷盆或烧杯中。采卵结束后,将卵用另一干净的盆或沙 布盖起,等待授精。 5.6.2 人工采精 人工拉卵结束后,及时捕捉发育良好的雄鲵;将大鲵腹部朝上,平放在桌台上。一人用湿布蒙住大 鲵头部,不时向头部轻撒洁净的凉水稳住大鲵;另一人一手稳住大鲵尾部,一手不停轻拍大鲵腹部和泄 殖孔;第三人则轻压腹部,先将膀胱中的尿液排出,擦干泄殖孔周围,用干燥洁净的试管收集挤出的精 液;将装有精液的试管避光存放于冰盆中待查,存放时试管不与冰面直接接触。 5.6.3 人工授精 采取的大鲵精液,经显微镜检查,确认含有活力精子后,直接滴加到事先采集的大鲵卵子上,摇动 盛卵容器,同时用羽毛均匀搅拌精、卵 l min~2 min,使精、卵充分混合,加少量(覆卵即可)蒸馏 水,停 20 min,期间不停摇动盛卵容器,用清水洗卵两次去除污物,将受精卵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6 人工孵化 3 DB41/T 1689—2018 6.1 孵化方法 6.1.1 静水孵化 静水孵化是通过定时换水,不时缓慢翻动受精卵使其孵化。静水孵化用水量小,孵化容器简单,孵 化可供选择的环境多。静水孵化方式,受精卵“贴膜”现象普遍,孵化中如出现胚胎“贴膜”,胚胎即 难以继续正常发育,并很快死亡。静水孵化劳动强度大,出苗率低,批量孵化时可操作性差。 6.1.2 静水冲气孵化 静水冲气孵化包括纯氧充气孵化和压缩空气充气孵化。静水冲气孵化出苗率也较低,孵化中关键要 控制冲气力度,冲气量过大,易将受精卵卵黄冲散,气量过小,受精卵不易翻动,胚胎很易“贴膜”。 进行冲气孵化(尤其是冲空气)时,要控制空气中的霉菌污染受精卵,造成孵化失败。 6.1.3 微流水孵化 使受精卵在水微流的状态下进行孵化。采用地下水开展微流水孵化时,需防范水温长期低于 15 ℃。 如果采用地上水孵化,需防范水质污染。 6.1.4 冲气流水孵化 采用冲气和流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孵化。 6.2 孵化放卵密度 根据孵化方式不同,孵化放卵密度不同,净水孵化密度低,流水充氧孵化密度高。一般孵化放卵 3 密度为 1000 粒左右/m 水体。 6.3 孵化日常管理 6.3.1 调解水深 孵化水深控制在 10 cm~20 cm。 6.3.2 调控水温 孵化水温控制在 18 ℃~20 ℃。该水温条件下,胚胎 30 d 左右孵化脱膜。 6.3.3 调控水质 维持孵化水体溶氧5 mg/L以上;水体pH值6.5~7.5;水体硬度小于3 mmol/L;铵态氮及亚硝态氮均 小于0.1 mg/L。其他条件应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要求。 6.3.4 其他孵化管理 6.3.4.1 受精第 1 d,受精卵刚放入孵化容器时,不宜随意翻动,只有当受精卵吸水膨胀从水底上浮 后,方可对其进行操作管理。 6.3.4.2 为防治水霉菌侵袭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每 7 d 用高锰酸钾溶液(5 mg/L ~10 mg/L)浸洗 受精卵 1 次,1 次浸洗 3 min~5 min。 6.3.4.3 孵化过程中,为方便受精卵在水中漂动,保护卵黄不被冲散,孵化时可将卵带在两个卵子之 间剪开孵化。孵化过程中,发现死卵及时清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1-T 1689-2018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689-2018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689-2018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689-2018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17: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交流群
  • //public.wenku.github5.com/wodemyapi/22.png
-->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