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0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1793—2015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eptosphaeria maculans (Fuckel) Ces.et De Not 2015-07-03发布 2015-11-2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179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品珊、易建平、周国梁、杜洪忠。 I GB/T31793—2015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和鉴定。 2仪器和用具 2.1仪器 电子天平(感量0.01g)、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纯水仪、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 锅、制冰机、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实时荧光PCR仪、培养箱、冰箱。 2.2用具 烧杯、三角瓶、量筒、培养血、酒精灯、镊子、剪刀、解剖刀、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研钵、移液器、移 液器吸头、离心管、液氮罐、孔径2.5mm和1.5mm的网筛。 3试剂和培养基 3.1试剂 1.0%次氯酸钠(NaC1O),琼脂粉,马铃薯,葡萄糖,乳酸,琼脂糖,无菌双蒸水,液氮,蛋白陈,磷酸二 氢钾,硫酸镁,链霉素,新霉素,五氯硝基苯,氯四环素,利福平,Tris-HCl,MgCl2,HCI,EDTA,NaOH, NaOAc,KCl,Tris,CTAB,TAE,无水乙醇(ethanol),苯酚(phenol),溴化乙锭(EB),三氯甲烷(chloro form),异丙醇(isopropanol),异戊醇(isoamylalcohol),蛋白酶K,TaqDNA聚合酶,dNTP,DNA相对 分子质量标准物,PCR特异性引物和实时荧光PCR特异性引物及探针。 3.2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酸性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APDA)。:具体配方参见附录A 4检疫鉴定方法 4.1种子检测 未带有种衣剂的种子,解剖镜下挑取皱缩、干癌、变色、畸形、残缺或有霉变的种子1g~2g;带有种 衣剂的种子,先用自来水浸泡洗去种衣剂,或用纱布包裹浸泡搓洗种子,自来水冲洗去种衣剂,待风干后 挑取异常种子,做分离培养。 商用油菜籽样品取1kg,用孔径2.5mm和1.5mm的网筛过筛,孔径2.5mm筛上物多为豆荚和 茎等植株残体,孔径1.5mm筛下物多为碎屑和细小油菜籽。筛上物和筛下物混匀后,取1g~2g制 样,进行PCR初检,初检如果阳性,再挑取异常种子做分离培养。 1 GB/T31793—2015 4.2植株症状检查 检查植物的根、茎和叶片等部位,对茎部溃疡黑斑、根部变色黑腐、叶上有灰色斑点的植物,取样送 实验室做进一步检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为害症状参见附录A。 4.3分离培养 种子样品用无菌水室温浸泡0.5h~1h无菌水洗涤3次后加无菌水浸泡,置于20℃~25℃培 养1d;无菌水洗涤3次后转入一20℃下冷冻处理过夜;1%次氯酸钠消毒10min,无菌水3次洗涤后置 于APDA培养基上,30粒/皿~40粒/皿;20℃下黑暗培养10d。 取可疑症状的根、茎、叶的病健交界处,剪成5mmX5mm小块,1%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min,无 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分,置APDA培养基上,20℃下黑暗培养10d。 4.4形态学鉴定 在APD培养基上,从第3天开始观察分离样品周围是否有菌丝产生,挑出菌丝转接到PDA培养基 上,20℃下黑暗纯化培养,5d~7d后开始观察记录病菌的培养性状,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分生孢子和分 生孢子器的形态和大小。 4.5分子生物学鉴定 4.5.1DNA提取 将制备的商用油菜籽初检样品用液氮研磨后,取样0.1g~0.2g,采用CTAB方法提取DNA(参见 附录 B)。 将分离到的真菌菌丝收集,放入1.5mL浸在液氮里的离心管中,用塑料杆碾碎,采用CTAB方法 提取DNA(参见附录B)。 4.5.2PCR检测 常规PCR方法一:特异性引物Lm3(5'-GCCCACCAATTGGATCCCCTA-3')和Lm4(5'-AG GCGAGTCCCAAGTGGAACA-3')。PCR反应总体积为30μL,包含10mmol/LTris-HCl,50mmol/L KCl(pH8.3),2.5mmol/LMgCl2dATP、dGTP、dCTP、dTTP浓度均为100μmol/L,引物浓度各为 100nmol/L,2μL模板DNA,1.5UTaqDNA聚合酶。反应循环程序为:94℃3min;94℃30s,67℃ 1.5%琼脂糖凝胶1XTAE缓冲液中,4V/cm6V/cm电泳30min,溴化乙锭(EB)染色后在成像系统 中成像分析。 常规PCR方法二:特异性引物LmacF(5'-CTTGCCCACCAATTGGATCCCCTA-3')和LmacR (5'-GCAAAATGTGCTGCGCTCCAGG-3')。PCR反应总体积为30μL,包含10mmol/LTris-HCl, 50mmol/LKCl(pH8.3),2.5mmol/LMgCl2.dATPdGTP.dCTP,dTTP浓度均为100μmol/L引l物 浓度各为100nmol/L,2uL模板DNA,1.5UTaqDNA聚合酶。反应循环程序为:94℃3min;94℃ 30s.63℃30s.72℃40s,35个循环;最后72℃5min。取10μL扩增产物与3μL的6X×上样缓冲液 混匀,在1.5%琼脂糖凝胶1XTAE缓冲液中,4V/cm~6V/cm电泳30min,溴化乙锭(EB)染色后在 成像系统中成像分析。 套式PCR:第一轮扩增引物Lm2(5'-TCAGTGGCGGCAGTCTACTT-3)和Lm6(5-GCCGGCT GCCAATTGTTTCA-3),第二轮扩增引物Lm3(5'-GCCCACCAATTGGATCCCCTA-3')和Lm4(5 GB/T31793—2015 AGGCGAGTCCCAAGTGGAACA-3')。PCR反应总体积为30μL,包含10mmol/LTris-HCl, 50mmol/LKCl(pH8.3),1.5mmol/LMgCl2,dATP,dGTP,dCTP,dTTP浓度均为100μmol/L,引物 浓度各为100nmol/L,模板DNA为2μL,1.5UTaqDNA聚合酶。反应循环程序为94℃3min; 94℃30s,67℃(引物Lm2/6为60℃)30s,72℃30s,35个循环(引物Lm2/Lm6第一轮扩增25个 循环);最后72℃5min。第一轮扩增产物1μL用作第二轮扩增的模板。取10μL扩增产物与3μL的 6×上样缓冲液混,在1.5%琼脂糖凝胶1×TAE缓冲液中,4V/cm~6V/cm电泳30min,漠化乙锭 (EB)染色后在成像系统中成像分析。 实时荧光PCR:引物Lm3(5-GCCCACCAATTGGATCCCCTA-3')/R2(5'-GGCGCAAAAT GTGCTGCGCT-3),探针Probe-M(5-FAM-CACTTGGGACTCGC-MGB-3)。PCR反应体系为 25μL,包括12.5μL2×PremixExTaq、上下游引物(5μmol/L)和探针(5μmol/L)各1μL、2μL模板 DNA0.5μL50XROXReferenceDyeIl,加无菌水补至25μL。反应程序为:95℃10s;95℃15s, 60℃1min,40个循环。 5鉴定特征 5.1病菌形态 初生菌丝无色,有分隔;菌丝呈白色放射状,初期可见结节状菌丝结,后期菌丝结形成黑色至褐色分 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褐色至深黑褐色,散生、埋生或半埋生于菌丝中,直径100μm~ 400um,顶部具孔口,周围有浅粉色、红色或紫色的黏性分生孢子团溢出,内含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 子无色透明,椭圆形至纺锤形,内含2个油球,孢子大小(3.3μm~6.1μm)×(1.4μm~2.4μm)。 孢子长椭圆形,黄褐色,具5个隔膜,大小(30μm~70μm)×(4um~9μm)。人工培养条件下未见有 性型的形成。 病菌形态图参见附录C中图C.1,与其近似种的形态比较参见附录D中表D.1。 5.2PCR检测 如常规PCR引物Lm3/Lm4扩增产物为279bp,或引物LmacF/LmacR扩增产物为331bp,视为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阳性。 如套式PCR引物Lm2/Lm6和Lm3/Lm4扩增产物为279bp,视为油菜茎基溃疡病菌阳性。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均正常的情况下: Ct值小于或等于36,判定油菜茎基溃疡病菌阳性; 一Ct值大于或等于40,判定油菜茎基溃疡病菌阴性; 一Ct值在36~40之间,应重做实时荧光PCR,再次扩增后如Ct值小于或等于36,或者Ct值大 于或等于40,判定同上。 6结果判定 分离菌形态特征与5.1描述一致,且常规PCR、套式PCR或实时荧光PCR检测为阳性,可判定为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maculans)。 3
GB-T 31793-2015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8 17:30: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