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59.080.30 W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655.2—2019 代替GB/T21655.2—2009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Textiles-Evaluation of absorption and quick-drying- Part 2:Method for moisture management tests 2020-01-01实施 2019-06-0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1655.2—2019 前言 GB/T21655《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一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本部分为GB/T2165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1655.2一200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与 GB/T21655.2一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对仪器的组成结构描述和要求(见第5章); 修改了原附录A中的仪器结构示意图,并将其调整至第5章中; 将测试标准溶液电导率允差修改为0.2mS,并增加了25℃的测试温度条件(见5.2.2); -将滴人测试液修改为(0.22士0.01)g(见8.2,2009年版8.1.2); 删除了2009版9.1.4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的计算; 将吸湿性和速干性指标合并,统一考核吸湿速干性; 一删除了综合速干性指标,不在单独考核排汗性,增加吸湿排汗性(见2009年版表2); 增加了吸湿速干性的标识(见10.2); 修改了传感器结构示意图,以及探针环距和接触面直径(见A.1,2009年版附录A.5); 修改了数据采集原理示意图(见A.2,2009年版附录A.1); 删除了仪器的标定和校准(见2009年版附录A.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锡莱亚太拉斯(深圳)有限公司、安踏(中国)有限 公司、香港理工大学、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浩 沙实业(福建)有限公司、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 技术中心、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 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任鹤宁、章辉、胡军岩、王宝军、李翼、简志光、李晓雯、李苏、高志方、刘政钦、 聂俊峰、孔令豪、陈力群、丁彩玲、魏孟媛、陈剑、刘红万、赵辉、王维。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1655.2—2009。 1 GB/T21655.2—2019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1范围 GB/T21655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液态水动态传递法测定纺织品吸湿速干性和吸湿排汗性的方法 和评价指标。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纺织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3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浸湿时间 wetting time T 从液体接触到织物表面,到织物开始吸收水分所需的时间。以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上第一次 出现斜率大于或等于tan15°时的时间表示。 3.2 吸水速率absorption speed A 均值。 3.3 最大浸湿半径 maximum wetting radius R 织物开始浸湿到规定时间结束时润湿区域最大半径。在含水率曲线中,从曲线的斜率第一次出现 大于或等于tanl5到测试时间结束时润湿区域的最大半径。 3.4 液态水扩散速度 Espreadingspeed 织物表面浸湿后扩散到最大浸湿半径时沿半径方向液态水的累计传递速度。 1 GB/T21655.2—2019 3.5 单向传递指数 accumulative one-way transport capacity 0 液态水从织物浸水面传递到渗透面的能力。以织物两面吸水量的差值与测试时间之比表示。 4原理 织物试样水平放置,测试液与其浸水面接触后,会发生液态水沿织物的浸水面扩散,并从织物的浸 水面向渗透面传递,同时在织物的渗透面扩散,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是时间的函数。当试样浸水面滴人测 试液后,利用与试样紧密接触的传感器,测定液态水动态传递状况,计算得出一系列性能指标,以此评价 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和吸湿排汗性。 5设备和试剂 5.1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仪 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仪(见图1)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供水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应符合以下 要求: 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组件总质量为(1000士15)g,传感器结构参见附录A中A.1; 泵水模块,能在(20士1)s时间内向织物滴人(0.22士0.01)g测试液; 数据采集模块,各测试环之间的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0Hz,其原理参见附录A中A.2。 泵水模块 传感器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测试液导管 测试液导管 测试液输送针管 配重块 [-传感器组件 数据采集 泵水控制 传感器驱动 -上传感器基板 上传感器探销 -定位结构 测试样品 一测试液容器 泵水装置 下传感器探销 下传感器基板 下传感器组件 图1仪器示意图 5.2试剂 5.2.1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应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6682的三级水。 SAG 2 GB/T21655.2—2019 5.2.2测试液:9g/L氯化钠(NaCI)溶液,溶液电导率在25℃为(16.0土0.2)mS。 6调湿及试验用标准大气 调湿和试验用大气按GB/T6529的规定的标准大气执行。 7取样及试验准备 7.1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数量按产品标准或有关各方商定进行。对于织物样品,每个样品剪取0.5m以 上的全幅织物,取样时避开匹端2m以上。对于制品,至少取1个单元。 7.2将每个样品剪为两块,其中一块用于洗前试验,另一块用于洗后试验,洗涤方法按GB/T8629- 2017中A型洗衣机4N程序连续洗涤5次,或者按有关各方商定的方法和次数进行洗涤,洗后样在不 超过60℃的温度下干燥或自然晾干。 7.3分别裁取洗前和洗后试样各5块,试样尺寸为(90土2)mm×(90土2)mm。对于织物样品,裁样时 应在距布边150mm以上区域内均匀排布,各试样不应在相同的经(纵)向和纬(横)向位置上,并避开影 响试验结果的疵点和褶皱;对于制品,试样应从主要功能面料上选取。 7.4织物表面的任何不平整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必要时,试样可采用压烫法烫平。 8试验程序 8.1用干净的镊子轻轻夹起待测试样的一角,将试样平整的置于仪器的两个传感器之间,通常穿着中 贴近身体的一面作为浸水面,对着测试液滴下的方向放置。 8.2启动仪器,在规定时间内向织物的浸水面滴入(0.22士0.01)g测试液,并开始记录时间与含水量变 化状况,从开始滴入测试液,到测试结束,测试时间为120s,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0Hz 8.3取出试样,用干净的吸水纸吸去传感器板上多余的残留液,静置至少60s,再次测试前应确保无残 留液。 8.4重复8.1~8.3步骤,直到所有试样测试完毕。 9 结果计算和评级 9.1 计算 9.1.1吸水速率A 按式(1)分别计算浸水面平均吸水速率AT和渗透面平均吸水速率AB,数值修约至0.1。 A= /[(tp-T)Xf] ..(1) (t, -ti-l 式中: A—平均吸水速率,%/s,分为浸水面平均吸水率A和渗透面平均吸水速率AB。若A<0,取 A=0; T 浸水面或渗透面浸湿时间,单位为秒(s); tp一进水时间,单位为秒(s); U 浸水面或渗透面含水率变化曲线在时间i时的数值; 数据采样频率。 3
GB-T 21655.2-2019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 动态水分传递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1 17:31:03上传分享